最考验戏剧导演功力的10部作品
(2012-11-27 20:16:43)
标签:
杂谈 |
看了@苏仙子 写的“戏剧导演一生中应排演的一百多部经典戏剧”,颇有感触。闲来无事,突发奇想,写了个“最考验戏剧导演功力的10部作品”——可谓我心中的“导演试炼场”。
1《哈姆雷特》(莎士比亚)——不用介绍了,这部戏属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世界排演次数最多的……也许是因为观众太熟悉、劳伦斯奥利佛又太出色,所以表演已经无法登顶,因此只能看导演的整体水平——包括所有。尤其是业内人士,相信基本都是抱着挑毛病的心态来看戏的。特别是“生存还是毁灭”“斥母”“坟地”这三场戏。(《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楼台会”也属同类,没有底气不要随便尝试此作品。)
2《一仆二主》(哥尔多尼)——古典喜剧的杰出作品。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该剧演员的演技是绝对主宰。换句话说,演员牛逼,这戏就牛逼。演员弱,那这戏就烂。该剧考的是导演对演员的工作能力。同时,如何将这部戏排出新意,而不仅仅是凭借演员功力当救命稻草,这是导演需要探索的课题。(也许最后还是看演员。但哪怕一些导演手法能让观众留下印象,就不容易!)
3《玩偶之家》(易卜生)——三一律佳构剧的代表。是探索新形式还是完整再现原著?该剧考的是导演调度能力和叙述能力,一丝一毫都要精确。如果按照写实主义的方式,那么无论怎么排都是围着客厅绕,但要调度合理有机。如果按照非现实主义的方式来排,那又是要防备形式喧宾夺主、华而不实。(中国的《雷雨》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教科书,基本是个搞戏剧的就排过作业。纯考试,没啥说的了。)
4《海鸥》(契诃夫)——貌似沉闷、压抑、无冲突……但却充满象征意味的现实主义经典之作。如何排出台词内的内涵与剧本外的内容是难点。意境是被艺术家们追捧的,无可厚非。但是,让观众坐住是第一位的。也可以说,该剧考的是导演的节奏和基调。同时,契诃夫式的“停顿”只有通过想象力和梳理能力才能得以体现。(别想着教科书对该剧的描绘,实际排演远不是那么回事,别往虚了照本宣科。)
5《摧毁》(萨拉·凯恩)——该剧可谓“超变态剧目”:剧本内容残酷得令人发指!无论是文字还是思想……如何表现口交、强暴、鸡奸、吞噬眼球、吃死婴等等?且不能删掉,否则绝对是削弱该剧!这应该是全世界导演都想充分开发创造力、玩转舞台、彼此较量高低的战场!(要让我能排一次,死了也不冤!)
6《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埃斯库罗斯)——超长的生涩台词、枯燥的内容、基本无动作。该剧对于导演的文化艺术底蕴积累有相当高的要求——并且能通过这些积累用多元的方式展现。手法既不能过于传统(那根本没人看),又不能脱离意境(否则属于强暴),更不能单纯让演员傻卖力气……(我当年正经看到过退场大潮,还是希腊人演的呢!)
7《等待戈多》(贝克特)——该剧似乎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想法来排,只需保存该剧主题即可达到演出效果。但是,正是因为方法太多,所以才考验导演要讯找到一种最能表现自己风格而且不完全与他人雷同的招数……这要考导演的看戏阅历以及对各个流派手法的删节组合、继承发扬的能力。(不要想着做全新,那是不可能的,n多招数世界上无数导演都玩过了,除非你做成戏曲或者杂技什么的……)
8《肮脏的手》(萨特)——萨特的剧本最难的,就是去对文本进行的改编。因为剧本的逻辑性极强且内容连贯。该剧是考的是导演的文学改编能力。如果不改则可能新意不大,如果改那则可能万劫不复。(相反,如果是在中国排演,改的话可能价值降低,但不改的话恐怕难以上演!)
9《逃亡》(高行健)——一个特殊的夜晚,两个逃亡的年轻男女,一个中年人。特定的环境、强烈的冲击,深远的意义……无论任何方面,都值得每个导演为其倾倒和创作。这部戏不是考,而是考验,考验的是导演对于社会与政治的态度、掌控与表达……但是——别想了,该剧在中国永远演不了!(看过剧本的人都懂的,唉,好戏被埋没了!)
10《茶馆》(老舍)——似乎怎么也得弄个中国剧本(高行健的貌似属于ZF不承认的……)。之所以把《茶馆》列入,是因为焦菊隐版本已经被列入顶点无法超越(林兆华的确实也没超越得了……)更何况,除了北京人艺,不会再有任何国家或者私人院团甚至学校进行排演!(没人敢排,这才是最大的考试!但即使前人优秀,可后人不敢去超越,这才是中国戏剧的大悲哀!)
其实还有不少戏,我只摘录了我认为最难的经典作品。欢迎各位业内同仁以及戏剧爱好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