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还要牺牲多少“肖明辉”

2012年10月16日04:19  重庆时报

  杨耕身(湖南 资深媒体人)

  科员到“副局长”升迁不到两年,头顶多个“杰出青年”的耀眼光环,年仅32岁的肖明辉,在5亿元的工程招标中大权独揽,收受1611万元的“好处费”。日前,这位清华硕士研究生、原海南省洋浦经开区规划建设土地局副局长,被海南省二中院依法判无期徒刑。

  在报道对肖明辉案情的陈述中,总有一种逻辑让人恍惚。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人没能经受住考验,固然不正常,但许多走上领导岗位很久的干部最终也没能经受住考验。至于说因为当事人高学历导致作案手段“形式多样且较为隐蔽不易被发现”,可从案情来看,与许多同类贪腐案如出一辙。

  正像“年轻”不应是肖明辉贪腐案的卖点一样,“名校生”也不是。当肖明辉毕业离校,开始其职业生涯,名校的光环已经消隐,取而代之的是一名公职人员,一名官员。因此他的犯罪不是名校生的犯罪,而是一名公职人员的堕落,是制度漏洞或者监管乏力才可能滋生的贪腐。此案一审审判长对此有衷恳的评价:“在造价高达5亿元的项目中,肖明辉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由他一人‘既负责合同文件起草,又负责中标企业的选择’,难免缺乏制衡监督力量。”这也意味着,年轻与否不是贪腐的真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权力是否受到约束。

  说到底,这仍是一起普通不过的贪腐案。它没有多少超出一般职务犯罪的“新动向”,在权钱交易的道路上,肖明辉与其他的同路人并没有实质区别。与此同时,对于肖明辉案的观察或反思,也不会对当下反腐提供某种“新路径”。而那些已经众所周知、连篇累牍的体制或制度应对措施,仍旧是防范或减少“肖明辉”们滋生的路径选择。比如加强对于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比如官员财产公开等。惜乎一直以来,总是说得多而做得少。

  尽管我对舆论有意无意地将议题指向“年轻干部”不以为然,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无视肖明辉作为“年轻人”的事实。他年仅32岁,风华正茂,春风得意。尤其是当我看到肖明辉的照片时,他那张仍显稚嫩却有着掩饰不住青春气息的面孔,我感到由衷的惋惜与疼痛。原本对于他来说,人生有无限可能,然而就在他一切刚刚开始之时,却急转直下成阶下之囚。这样的结局固然是肖明辉“自作孽”,但是存在漏洞的体制,难道不同样难辞其咎吗?还要牺牲多少“肖明辉”,才能换来一次制度的弥补以及体制的转身。

  (原标题:还要牺牲多少“肖明辉”)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