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原作名: Just Kids
译者: 刘奕
出版年: 2012-10
页数: 360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理想国·帕蒂·史密斯作品
ISBN: 9787549515141
内容简介 · · · · · ·
2010年美国最高图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
帕蒂•史密斯与罗伯特•梅普尔索普,二十世纪纽约最传奇、最美好的爱情。他们共同的人生,她以此书回忆。
1967年,他们在布鲁克林偶遇,她是离家流浪的女孩,他是荒废学业的男孩;
1969年,他们在切尔西酒店蜗居,她是爱写诗的书店店员,他是爱画画的午夜牛郎;
1971年,在摇滚乐中她越陷越深,在前卫摄影中他逐渐发现自我;
1973年,在CBGB舞台,在摄影暗房,他们于不同的领域各自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1989年,她已成一代朋克摇滚女王,他却因艾滋病离开了这个世界。
1968年的夏天,那是柯川去世的夏天,是爱与骚乱的夏天,也正是在那个夏天,两个刚刚踏上艺术之路的热血青年相遇在布鲁克林。
帕蒂•史密斯会成长为诗人和音乐家,罗伯特•梅普尔索普会将他高度挑衅的个人风格瞄准摄影艺术。他们单纯而热忱,从科尼岛到第...
2010年美国最高图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
帕蒂•史密斯与罗伯特•梅普尔索普,二十世纪纽约最传奇、最美好的爱情。他们共同的人生,她以此书回忆。
1967年,他们在布鲁克林偶遇,她是离家流浪的女孩,他是荒废学业的男孩;
1969年,他们在切尔西酒店蜗居,她是爱写诗的书店店员,他是爱画画的午夜牛郎;
1971年,在摇滚乐中她越陷越深,在前卫摄影中他逐渐发现自我;
1973年,在CBGB舞台,在摄影暗房,他们于不同的领域各自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1989年,她已成一代朋克摇滚女王,他却因艾滋病离开了这个世界。
1968年的夏天,那是柯川去世的夏天,是爱与骚乱的夏天,也正是在那个夏天,两个刚刚踏上艺术之路的热血青年相遇在布鲁克林。
帕蒂•史密斯会成长为诗人和音乐家,罗伯特•梅普尔索普会将他高度挑衅的个人风格瞄准摄影艺术。他们单纯而热忱,从科尼岛到第42街,最终到“马克斯的堪萨斯城”著名的圆桌、安迪•沃霍尔王朝听政的地方。他们的足迹遍及纽约。1969年,这对情侣在切尔西酒店驻扎下来,迅速融入了那个赫赫有名也声名狼藉者的团体――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及其千奇百怪各色族群。那是一个意识格外敏锐的时代,诗歌、摇滚、美术和性政治的世界,相互碰撞、爆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两个孩子般的青年立下了相濡以沫的约定。他们的生活混乱而浪漫,他们献身创作,被共同的梦想所推动,在那段如饥似渴的年月里彼此激励、相互扶持。
《只是孩子》像爱情故事一样开始,如挽歌一般结束。它是向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纽约,向它的贫与富、它的牛郎与恶棍的一次致敬。这是一个真实的神话,两个青年艺术家共同奋斗的写照,一段成名前的序曲。
只是孩子的创作者 · · · · · ·
-
帕蒂·史密斯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1946~ ):作家、音乐家及视觉艺术家,最伟大的摇滚歌手之一,于2007年入选摇滚名人堂。
1970年代,帕蒂•史密斯革命性地将诗歌与摇滚结合,开创了一个朋克摇滚时代。首张专辑《马群》,被尊为史上最伟大的100张专辑之一。封面肖像由罗伯特•梅普尔索普(Rober Mapplethorpe)拍摄。至今已出版12张专辑。
帕蒂•史密斯的文字著作包括:《维特》《白日梦》《珊瑚海》《纯真预言》《空想》等,2010年出版《只是孩子》,赢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帕蒂•史密斯从1973年举办首个素描展至今,包括美国安迪•沃霍尔博物馆、法国卡地亚现代艺术基金会等机构为其举办过多次展览,展品包括素描、摄影和插图等。
1980年,帕蒂•史密斯与弗雷德•索尼克•史密斯(Fred “Sonic” Smith)在底特律结婚。1994年,...
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1946~ ):作家、音乐家及视觉艺术家,最伟大的摇滚歌手之一,于2007年入选摇滚名人堂。
1970年代,帕蒂•史密斯革命性地将诗歌与摇滚结合,开创了一个朋克摇滚时代。首张专辑《马群》,被尊为史上最伟大的100张专辑之一。封面肖像由罗伯特•梅普尔索普(Rober Mapplethorpe)拍摄。至今已出版12张专辑。
帕蒂•史密斯的文字著作包括:《维特》《白日梦》《珊瑚海》《纯真预言》《空想》等,2010年出版《只是孩子》,赢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帕蒂•史密斯从1973年举办首个素描展至今,包括美国安迪•沃霍尔博物馆、法国卡地亚现代艺术基金会等机构为其举办过多次展览,展品包括素描、摄影和插图等。
1980年,帕蒂•史密斯与弗雷德•索尼克•史密斯(Fred “Sonic” Smith)在底特律结婚。1994年,弗雷德去世。现在,帕蒂•史密斯与她的儿子杰克逊、女儿杰西一起生活在纽约。
"只是孩子"试读 · · · · · ·
第二章 只是孩子(部分) 城里很热,我却仍穿着雨衣。上街找工作的时候它给了我信心,我唯一的履历就是曾在一家工厂做过,受过一点不完整教育, 还有一套浆洗得整整齐齐的女招待制服。我在时代广场上一家叫“乔”的意大利小餐厅找到了一份工作。刚上班不到三小时,我就把一盘帕尔玛干酪小牛肉倒在了客人的粗花呢套装上,然后我不干了。我明白自己反正是做不了什么女招待了,我把我的...
喜欢读"只是孩子"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只是孩子"的人也喜欢 · · · · · ·
只是孩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0 条 )


To be loyal, yet be free.

艺术家,缪斯,Just kids .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来准备写孟京辉《先锋戏剧档案》的书评,但去他妈的准备。就在刚刚,我看完Patti Smith的《Just kids》,不同于看这本书的第一天,我一个人坐在图书馆的无人处,翻到第一页,看到Robert死去,“ 那一刻,托斯卡开始了那段精彩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 我默默流泪,合... (展开)
「一封致所有恋人、艺术家和流浪汉的真挚情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为游荡在七零年纽约街头的波西米亚年轻人画一副流动的肖像,致所有恋人、艺术家和流浪汉的真挚情书。」 一直不舍得读完的回忆录,上一次读完还是2019年。 如果说,《时光列车》这本书是讲述自己到底是谁,让读者跟着既定的线路去观看当今世界的蜃景,去贴近她生活的脉搏,去... (展开)论坛 · · · · · ·
看到不到200页看不下去了 | 来自frisk | 6 回应 | 2018-06-19 09:36:16 |
她去法国朝圣兰波和吉姆莫里森的时候 | 来自frank1127 | 2 回应 | 2017-03-09 13:45:31 |
只是孩子,非关爱情? | 来自怪盗joker | 1 回应 | 2014-12-05 11:54:15 |
照片很像两个男的。。。 | 来自你说什么都对 | 13 回应 | 2014-11-20 04:57:52 |
中文版预售开始了 | 来自躍馬 | 6 回应 | 2012-11-06 22:13:16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9.0分 8653人读过
-
Ecco (2010)9.1分 1484人读过
-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2010)9.0分 389人读过
-
新經典文化 (2012)9.0分 45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理想国 书香2012 (理想国imaginist)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国内出版的外国同志文学作品 (kafka)
- 若我窮苦,皆賴迷書 (豬貓虎六郎)
- 摇滚穷三代,买书毁一生【第二辑】 (酋长夫人刘球球)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只是孩子的评论:
feed: rss 2.0
10 有用 夸梅@勒布朗 2013-05-08 19:07:49
虽然并不喜欢教母的歌,但教母的文笔真是了得,远非现在这些躲在豆瓣上码些不痛不痒小清新文字的写手可比。
33 有用 柴๑猫 2013-01-07 13:55:48
有些人天生叛逆 但却单纯甚至有点儿笨拙 更有无限的创造力
179 有用 徐内向 2012-11-30 15:14:15
"我们象穿越雷区的孩子一样单纯而危险。在艺术与梦里,你应该狂放不羁地继续前行;在生命里,你应该公正而不为人知地活着。” 一直记得你的这句话,谢谢,帕蒂。
11 有用 deerdreamer 2012-11-29 16:52:58
很好看的一本书,写的极美。这世上惺惺相惜的神的孩子们就应该美好地在一起,超越世俗能够定义的一切。
10 有用 大米 2013-07-02 08:50:19
“一切通向彼此,我们成为自己。”帕蒂的文笔浅淡却朴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