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讲稿整理)
文/简里里
1991年,图片上这个人,George Arthur Akerlof 发表了一篇论文,叫《拖延与顺从》。其中提到他自己有一次拖延了八个月,才把一箱早该寄出的衣物送去邮局。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关于“拖延”的研究,开始进入各种学家的视野 【1】。
十年之后,2001年,这个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记者圈子里面流传一个说法,说如果你忽然看见谁今天在微博上异常活跃,晒晒TA的花花草草猫猫狗狗,东家长李家短,跟TA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情TA都要跟着去嚷嚷两句,那八成是TA的截稿日期要到了:这是垂死挣扎的各种表现 【1】。
George Akerlof当然不是因为拖延才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记者们也并非在交稿前一刻变得无比八卦而完成那些即时的稿件。可重要的是,从天才到普通人,拖延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
和抑郁症、强迫症(等)不同,至今心理学的临床诊断里面,尚未出现过“拖延症”这个词语。尽管“拖延”似乎在“吞噬”着我们的耐心、精力甚至体力,但它还远不能被称为一种疾病【2】。
所以别担心:)。
那,各路学家研究了这二十多年,有很多相关的理论,所谓“战拖”的方法一一在江湖上出现。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皮尔斯·斯蒂尔教授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拖延公式”
我列出这个公式来,没有更深刻的意思,只是想让你们觉得“哇晒,牛X”。我真正想说的是,是否拖延,其实本质上来讲,就是你愿意付出的代价,和你的获得之间,你做一个选择。
人做选择依循两个原则:或者是追求快乐,或者是逃避痛苦。所以你上无聊高数课会迟到,但是你跟女朋友约会就不迟到;老板在办公室你就不会迟到,老板出差你就昨天晚上忘了订闹铃。对于你不想做的事情,你有排山倒海的理由拖延它;对于你事关重大的事情,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你也在所不辞。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拖延成性”。相信我,你都是有选择地在去拖延。
而更有趣的是,拖延也确实会带来价值。
在表面上看来,拖延的时候我们完全没有做正事,我们赏花摸狗吃薯条刷微博,创造一切和它不相关的事情。可是其实你并非什么都没有做。的潜意识一直在处理相关信息。你一边享受“偷来”的愉悦,一面不断地为自己尚未做的事情感到焦虑。这个过程里面你甚至还会收集和“做正事”有关的一切信息。你收集一根一根稻草,放在骆驼背上,等着drive你去行动的最后一根。
当然,有的时候一件事情拖着拖着,我们就干脆不做了。这其实也是拖延本身所给你传递的价值:你能够通过它,来区别事情的重要性:辨别哪些事情对你是真正重要的,哪些其实无足轻重。有些事情的代价,你愿意承担。有些事情你越拖越捉急,尽管情形糟糕,你还是会爆发去努力去做。
我还很欠抽地想说,拖延还能带来创造力!
很神奇。很多人说,常常拖了一周没有写稿,却在deadline前的两个小时,哇晒,灵感爆棚。广告圈里面也有句话说,牛X的创意,都在最后一秒出现的。(@点名时间何峰 也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讲最大的限制,往往带来最大的创意《远离庙堂 - 限制和创意的关系)》。
我常常觉得,有的时候我们是自动选择了“拖延”这样一个工作方式,以来激活自己的创造力。你的肾上腺激素在deadline之前加速分泌,你调用你全部的资源,赶在deadline之前拼命做完。
我无数次信誓旦旦说,哇晒,如果我当初不是这么拖延,如果我更早一些准备,我一定能做的更好,你看现在这个草草的结果,并非我的实力。我的经验是,忘了这个话吧:)你其实已经尽了你所有的努力,你耗费了大量精力在逃避和焦虑上面,亦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截止前一刻行动力爆棚。无论怎样,是你自己选择,要现在的结果。
借用@璇儿 在一次工作坊上说的话:其实人最舒服的,是在怎样的状态之下,就接纳怎样的状态;而最糟糕的,则是在拖延的时候,憧憬忙碌的状态,在忙碌的时候,去悔恨当初【3】。
所以,面对这个人性的、可爱的,会带来些焦虑感,亦可能带来灵感的的“拖延”,不要捉急,请去享受它:)。
注:这是我8月底在木马剧场关于拖延症的演讲的整理稿。跟当时的演讲亦有调整出入,非写作文章。
===================
【1】来自:科学松鼠会小如:《有种快乐的代价叫拖延》(强力推荐此文章)
同时推荐:刘丹《拖延的秘密》
【2】大多数拖延的行为是人的共性,但并不意味着严重的“拖延“无害。拖延是“症状”,但它不是”病“的根源。打个比方:拖延行为可能是“抑郁”、“焦虑“所带来的;或者由拖延所产生的抑郁、焦虑情绪你无法处理,那么,治疗的目标不是”拖延“,而是“抑郁”和“焦虑”。
【3】参考《如果我有很多很多时间……我就会拖延》
评论翻页
1991年,图片上这个人,George Arthur Akerlof 发表了一篇论文,叫《拖延与顺从》。其中提到他自己有一次拖延了八个月,才把一箱早该寄出的衣物送去邮局。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关于“拖延”的研究,开始进入各种学家的视野 【1】。
![]() |
十年之后,2001年,这个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记者圈子里面流传一个说法,说如果你忽然看见谁今天在微博上异常活跃,晒晒TA的花花草草猫猫狗狗,东家长李家短,跟TA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情TA都要跟着去嚷嚷两句,那八成是TA的截稿日期要到了:这是垂死挣扎的各种表现 【1】。
George Akerlof当然不是因为拖延才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记者们也并非在交稿前一刻变得无比八卦而完成那些即时的稿件。可重要的是,从天才到普通人,拖延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
和抑郁症、强迫症(等)不同,至今心理学的临床诊断里面,尚未出现过“拖延症”这个词语。尽管“拖延”似乎在“吞噬”着我们的耐心、精力甚至体力,但它还远不能被称为一种疾病【2】。
所以别担心:)。
那,各路学家研究了这二十多年,有很多相关的理论,所谓“战拖”的方法一一在江湖上出现。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皮尔斯·斯蒂尔教授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拖延公式”
![]() |
我列出这个公式来,没有更深刻的意思,只是想让你们觉得“哇晒,牛X”。我真正想说的是,是否拖延,其实本质上来讲,就是你愿意付出的代价,和你的获得之间,你做一个选择。
人做选择依循两个原则:或者是追求快乐,或者是逃避痛苦。所以你上无聊高数课会迟到,但是你跟女朋友约会就不迟到;老板在办公室你就不会迟到,老板出差你就昨天晚上忘了订闹铃。对于你不想做的事情,你有排山倒海的理由拖延它;对于你事关重大的事情,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你也在所不辞。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拖延成性”。相信我,你都是有选择地在去拖延。
![]() |
而更有趣的是,拖延也确实会带来价值。
在表面上看来,拖延的时候我们完全没有做正事,我们赏花摸狗吃薯条刷微博,创造一切和它不相关的事情。可是其实你并非什么都没有做。的潜意识一直在处理相关信息。你一边享受“偷来”的愉悦,一面不断地为自己尚未做的事情感到焦虑。这个过程里面你甚至还会收集和“做正事”有关的一切信息。你收集一根一根稻草,放在骆驼背上,等着drive你去行动的最后一根。
当然,有的时候一件事情拖着拖着,我们就干脆不做了。这其实也是拖延本身所给你传递的价值:你能够通过它,来区别事情的重要性:辨别哪些事情对你是真正重要的,哪些其实无足轻重。有些事情的代价,你愿意承担。有些事情你越拖越捉急,尽管情形糟糕,你还是会爆发去努力去做。
我还很欠抽地想说,拖延还能带来创造力!
很神奇。很多人说,常常拖了一周没有写稿,却在deadline前的两个小时,哇晒,灵感爆棚。广告圈里面也有句话说,牛X的创意,都在最后一秒出现的。(@点名时间何峰 也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讲最大的限制,往往带来最大的创意《远离庙堂 - 限制和创意的关系)》。
我常常觉得,有的时候我们是自动选择了“拖延”这样一个工作方式,以来激活自己的创造力。你的肾上腺激素在deadline之前加速分泌,你调用你全部的资源,赶在deadline之前拼命做完。
我无数次信誓旦旦说,哇晒,如果我当初不是这么拖延,如果我更早一些准备,我一定能做的更好,你看现在这个草草的结果,并非我的实力。我的经验是,忘了这个话吧:)你其实已经尽了你所有的努力,你耗费了大量精力在逃避和焦虑上面,亦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截止前一刻行动力爆棚。无论怎样,是你自己选择,要现在的结果。
借用@璇儿 在一次工作坊上说的话:其实人最舒服的,是在怎样的状态之下,就接纳怎样的状态;而最糟糕的,则是在拖延的时候,憧憬忙碌的状态,在忙碌的时候,去悔恨当初【3】。
所以,面对这个人性的、可爱的,会带来些焦虑感,亦可能带来灵感的的“拖延”,不要捉急,请去享受它:)。
注:这是我8月底在木马剧场关于拖延症的演讲的整理稿。跟当时的演讲亦有调整出入,非写作文章。
===================
【1】来自:科学松鼠会小如:《有种快乐的代价叫拖延》(强力推荐此文章)
同时推荐:刘丹《拖延的秘密》
【2】大多数拖延的行为是人的共性,但并不意味着严重的“拖延“无害。拖延是“症状”,但它不是”病“的根源。打个比方:拖延行为可能是“抑郁”、“焦虑“所带来的;或者由拖延所产生的抑郁、焦虑情绪你无法处理,那么,治疗的目标不是”拖延“,而是“抑郁”和“焦虑”。
【3】参考《如果我有很多很多时间……我就会拖延》
评论翻页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1399篇内容 · 212.1万次浏览
- 不要再把时间浪费在解释自己上了1.0万+篇内容 · 2.2万次浏览
- 豆瓣2024我的年度报告1.0万+篇内容 · 722.6万次浏览
- 突然发现长大挺好的1.0万+篇内容 · 4436次浏览
- 如何高能量地度过不留遗憾的一年497篇内容 · 86.6万次浏览
- 我的攒钱小妙招1.0万+篇内容 · 14.0万次浏览
- 婚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234篇内容 · 45.2万次浏览
- 我的2024十佳影片2238篇内容 · 1746.6万次浏览
拖延心理学这本书很不错~深层的心理根源说的还挺对
曾经我想写一篇关于《变形金刚4》的剧情和展望分析,可后来由于某些原因拖着拖着,全放弃了,现在连自己都不记得了。
这是俺特想写的毕业论文题目,可惜被老师推翻了、、、遗憾
mark
有意思
虽然不无道理 但是有点消极的影响 什么事都有两面性利和弊 关键是自己要知道去权衡 没有必要放大哪一个
墙裂同意啊,有时候我就是有一种直觉,觉得这事现在做不靠谱,然后拖啊拖,发现,当时做了就是浪费时间,因为事态完全向另一个方向发展了···
看了这个我安了。
拖延确实不足以被定义为一种临床疾病……我觉得其实拖延只是一种躲避痛苦的本能。一般被拖延的事情,都是被认为是痛苦的事情。如果减少痛苦的工作,增加让自己快乐的工作,那么拖延的习惯应该就会不药而愈了。
嗯
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一本书,大战拖延症
我喜欢这种对“拖延”的创新思路,但是绝对不推荐的。尽管拖延给我们带来了充分的愉悦和高效的工作速度。但是这种工作体验的价值却是低质量的,而且自己没有认同感。而且这种工作方式,多多少少带有责任感的缺失。
其实人最舒服的,是在怎样的状态之下,就接纳怎样的状态;而最糟糕的,则是在拖延的时候,憧憬忙碌的状态,在忙碌的时候,去悔恨当初。 ----------让我用全新的态度面对我的拖延症
在deadline到来之前的工作效率那么相当滴高呀~ ^_^
「内容不可见」
從小到現在,早已病入膏肓的拖延症患者路過。。。有些事確實是不想做,但是不得不做,所以總是拖到最後一刻
当然,作者也只是表明这种写稿子的情况,很明显对于学习,尤其是对于学习逻辑性极强的学科,拖延不是一件好事
mark
那今天晚起,不去考研了…
我在数我目前拖延了几件事。MD,十个手指数不过来。
拖延什么的,还是偶尔为之才好,不然总会乱了自己本应遵循的规律。
啊哦,最近无比喜欢逛豆瓣,就是因为要交论文了,又不想动笔
“拖延,可能反而有高质量的产出”——侥幸心理
「内容不可见」
重度患者,心里告诉自己要做,身体跟不上……
正在做procrastination的研究哦,希望有帮助性的产出
一直认为拖延是好坏的习惯...
拖延啊。这用土话讲叫“屎不到茅缸不拉”
其实不就是懒么T T。但是真的有因为那件事比较困难或者自己没有尝试过的原因,比如说我更愿意去在凌晨收拾房间也不想要在今晚赶完作业。
OHO
感觉没任何帮助,拖了也总会去做的不是么,拖延并不是一件好事啊
这个研究好深奥似的。。
楼上有个说得对阿 拖延对于学习来说太可怕了 我现在想到还有一堆笔记没有整理就闹心
说的蛮开心的,喜欢!
哇,虽然比较深奥,不过,读完后感觉不错
瓦三,牛X~!
所以我现在就在拖延逃避痛苦了么。。
豆瓣第一次给我推荐神作,值得纪念。
我就是属拖把的,很多事情拖着拖着就干净了,囧~~~~~
「内容不可见」
我安心地趴在桌子上,等待着50分钟后的统计学,一个字儿没动
拖延的事情还真不少
这让我有了点心理安慰^_^
拖延,绝对是一种为平静生活增加刺激和成就感的好手段
万不可因为一部分人的“成功例子”就简单推广的所有人身上,尤其是那些连自我估计都无法确切的人(因为他们往往根据仅有的几次成功案例就高估自己在deadline前的效率)。到最后不是不得不完成,而是不得不接受无法完成或者偷工减料的事实。到时候就拿着这篇文章去跟老板或老师解释吧,至少自己的初衷是想用拖延更好地完成工作不是吗?
以前不理解有拖延症的人,觉得有事情了就赶紧做完多好,现在自己也变成拖延族了
不愿面对工作...上班时间拖延逛个豆瓣.内心无比焦灼
同上,以前不管是什么,都是速速的解决,然后自由自在啊 可是现在 就是不想做 ,但是不是很严重,主动性不高,因为不是很喜欢,放任自己了。
这不就是惰性吗?
现在正拖着汇报和论文
不错,是个好的构想空间。
求破拖延症的方法。。。
其实人最舒服的,是在怎样的状态之下,就接纳怎样的状态;而最糟糕的,则是在拖延的时候,憧憬忙碌的状态,在忙碌的时候,去悔恨当初。
所以,在拖延的状态下,不要心焦地憧憬忙碌状态,在舒服间不经意的做好各种准备才是。
此刻正在赶昨天托下来的稿子,也许灵感真的是到最后来踩光顾。。。。
其实换个角度想,既然这件事情可以拖延,那么其实也证明,这事没那么重要。 我媳妇一个电话死鬼你赶紧回来不然................. 立马打车回!
我也有拖延症
这两天,拖延症爆发!!
我拖延了,把时间放在豆瓣上上、
很有罪恶感啊·~~
拖延症患者+1 。。。无极限地挑战着自己的抗压性和身体损耗度。。。真心会早衰啊啊啊
哎,拖延这回事儿啊
有时候自己做网站的时候,特别想歇会,然后就玩儿,然后又感觉特悔恨浪费了时间,自己抽自己嘴巴。这是不是拖延症?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拖延其实就是逃避要面对的事情。。
好多事情计划很好,就是慢慢的被拖延症消磨的不见了···
有种洗白拖延症的感觉……
作为拖延症病入膏肓者,我得说看到这篇为自己正名的文章非常高兴,里面说的情形也非常有道理,也是拖延时候的那种心理焦虑,实在是太煎熬了…… 还是得治……
我觉得伴随着拖延症,同时还有一种越来越无法专注的现象。
特别是SNS跟各种现代设备更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达到了最大的碎片化。我说说在我身上的体现,我以前最少每周写一篇长博,自从有了微博之后到现在,我一篇也没写出来过。虽然我一直都想要整理我的照片我的文字我的内心的想法,但是我发现很多事情无法如从前那样条理化了。
大家会有这种现象吗,可以一起讨论一下。
其实人最舒服的,是在怎样的状态之下,就接纳怎样的状态
总是要在最后的时候才能爆发潜能,例如交论文!
m
我有拖延症
我也有。。
每次考试,备考时间压缩到不能再少的时候,这时候看书,效率超高~可是拖延期间满心的焦虑和罪恶感叫人好难受,玩也玩不开心
其实我一直感觉,所谓的“拖延症”,只是一个字罢了——懒!
三十年拖延症患者三年思考结晶。。。 https://site.douban.com/widget/articles/10604011/article/21227582/
太对了!!!
「内容不可见」
MARK
m
经常垂死挣扎啊!
「内容不可见」
最近豆瓣上关于拖延的讨论很多,似乎大部分都是倾向于拖延利大
高中考试的时候,不到最后30分钟写不出作文,完笔后刚好打铃,压力制造的灵感有时候比起时间充裕来的猛烈!
曾经一度认为自己是个拖延症患者 现在心安了 哈哈
對這個話題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這個,,,比較生動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4MDgxOTMy.html
确实,选择性的拖延
我也有拖延症。。。
惰性、就是我啊
我承认每次拖延到最后一刻出来的东西是最好的,反而一直按部就班的事情做出来效果很不好。好吧 这是歪理。
虽不明但觉厉
不管拖延多久,最终完成就好啦,嘿嘿
挺系统深入,有意思
“对于你不想做的事情,你有排山倒海的理由拖延它;对于你事关重大的事情,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你也在所不辞。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拖延成性”。相信我,你都是有选择地在去拖延。 ” 这几句话真的道出了拖延的实质啊,深表赞同
说的很有道理,我不喜欢拖延,但很多事情总是拖到不能再拖才去做。看来做与不做,拖或不拖,只在于这件事我是否真正在乎。
还有就是的确有很多牛逼的创意都是在最后时刻灵光一闪出来的,这样的故事在广告界里比比皆是。
但是我想说一点我了解的:那些牛逼的广告文案大师,他们往往是在最后一刻才“完成”,而不是在最后那一刻才“开展”。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他们的感官早就进入了自动搜集资料的感知状态,在这个时段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敏感,随时准备着那个最好的idea出来。另外还要加上本身长期的知识累积和丰富的人生经验。
所以把所有事情都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跟到“最后一刻才完成”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个真应该好好看看
目前为止在豆瓣上看到的关于拖延症的文章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基本上只关注那些有明确截止时间的任务,比如考试、截稿等等。但实际上还有另外一些事情,它们没有明确的截止时间,但却往往都很重要,甚至比考试和截稿还要重要,比如锻炼身体,读书学习等等。这些事情没有明确的时间要求,甚至有些是一辈子的事,但正因为没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和考核目标,所以往往会被我们更容易地拖延。希望拖延症的研究者们也能更多地关注这些事情。
可爱的想法,呵呵~
我快拖死了。。。。。。。。。。。。。。。。。。。。。。。。。。。。。。。一周了都没作图 只刷些无关的